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存在于动漫、游戏中的“二次元”人物,其中不乏中小学生。不少家长对孩子爱上这些“纸片人”也感到忧心忡忡,担心影响学习,也不理解这种兴趣。不过,7月10日,在重庆市观音桥商圈的一商场内线上股票配资门,市民马女士却主动带着女儿灵灵(化名),一起为某款游戏中的人物“卢卡”庆祝生日。
\n马女士和女儿一起在为“纸片人”庆生
\n“这是孩子提前定制的有人物头像的蛋糕,这是孩子为庆生自己扎的痛包,里边装有徽章、卡片等周边。”据马女士介绍,灵灵今年12岁,刚小学毕业,7月10日正好是卢卡的生日,之前孩子提出要带着蛋糕和周边到观音桥庆生大屏打卡拍照时,她爽快地同意了,孩子也特别开心。
\n女儿精心布置的庆生桌,上面放着人物周边和自己DIY的“痛包”
\n作为80后家长,马女士在得知孩子喜欢上卢卡后,第一时间是去了解其在游戏里的“人设”,主动发掘人物闪光点,“游戏中,卢卡遭遇不幸但依然怀有完成一项伟大发明的强烈愿望。人设充满了正能量,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常常提到他身上坚强不屈、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希望这些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n灵灵为卢卡画的庆生画
\n游戏中,卢卡此生最大的梦想就是研究“永动机”,灵灵让马女士购买了一本名为《永动机的神话》的科普书籍,“上初中后她要接触到物理课程,这本因‘二次元’阅读的科普读物,或许能成为她学习物理的启蒙。”
\n新闻多一点>>
\n孩子喜欢二次元 专家建议这样做
\n在观音桥商圈的一家主打“二次元”的商场内,像马女士这样带着孩子来选购“二次元”周边的家长并非少数,也有不少喜欢“二次元”的学生自己来买周边、拍照。
\n“二次元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正逐步盛行,面对孩子们的相关行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巴南区妇幼保健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许海斌。许海斌表示,家长马女士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n第一,家长要主动深入了解,避免偏见、偏激对待新事物,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充分了解,而不是先入为主地给予“否定”;这不仅是父母个人对新事物时理性且开放态度的体现,更是给孩子以示范,如何面对、理解不同的文化现象,逐步形成对不同文化的正确应对,包括人与人之间不同个性和需求的理解与尊重。
\n第二,要同孩子建立开放对话,理解行为背后的内心需求。许海斌介绍,家长要关心孩子从二次元中获得了什么,比如快乐、友谊、认同感、情感归属等,孩子这些需求是否在现实生活中缺失或不足;也就是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喜欢上“二次元文化”,而不能仅以“影响学习”等为理由“简单粗暴”地控制。
\n第三,他建议家长加强亲子陪伴,注重精神世界的培养和丰富。“二次元文化”现象背后,反映了孩子内心的真切需求,这些需求包含人际互动、情感支持、接纳陪伴等,有的孩子则是对现实生活压力的逃离,所以破局“二次元文化”的过度参与,需要以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引导孩子深度、顺利参与现实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富足者。
\n第四,家长要建立边界,适度参与,培养孩子合理的休闲娱乐习惯。
\n“既不完全放任,也不过度控制,要找到平衡点,家长可通过自身行为示范如何合理分配娱乐、工作、学习时间。当然,如果确实沉迷,严重影响生活,可考虑咨询心理医生或青少年教育专家,寻求专业帮助。”他总结说。
\n上游新闻记者 何艳 实习生 赵尹铭线上股票配资门
冠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