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媒《战区》注意到,中国的一款地效翼飞行器正在渤海进行测试。该飞行器的设计与水上飞机相似,搭载了四台背负式发动机。美媒的海军新闻将其戏称为“渤海怪物”,并将其与前苏联的“里海怪物”进行对比。外媒猜测股票配资官网平台,这款飞行器的主要用途可能是对海打击、物资运输或两栖登陆等任务。
然而,这种推测未免过于想当然。所谓“渤海怪物”,它的设计哪里有安装导弹的空间?这不过是一个近海快速运输的方案罢了,或许它的真正用途甚至是送快递。
从外观上看,这款国产地效翼飞行器并不符合美媒所说的“渤海怪物”,更可能是渤海的特快轮渡。新曝光的地效翼飞行器采用了下反式上单翼设计,并背负着四台发动机。其机翼两端安装有大型浮筒,机身的底部则设计得像水上飞机的船型底(不确定是单船型还是双船型)。尾翼则采用外倾垂尾,并在尾翼的顶部装有水平尾翼。
展开剩余83%根据发动机的设计特点,包括背负式发动机和尾部喷口,可以判断这款飞行器可能搭载的是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而非涡扇发动机。毕竟,它目前还处于早期试验阶段,测试内容主要集中在低速浮航性能,未来还会继续测试其高速滑行和飞行能力,因此发动机上的螺旋桨还未安装。
如果地效翼飞行器真想被用于军事用途,设计上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以机头为战斗部,飞行器高速飞行后撞击敌舰或投送鱼雷,充当自杀式无人机;二是模仿“花尾鸽”设计,将导弹等武器挂在机背上。第三种可能就是承担运输登陆部队或巡逻任务。然而,根据现有照片来看,这款国产地效翼飞行器并未搭载任何武器。四台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上,螺旋桨之间的间距较小,机背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导弹或雷达。狭窄的机头也无法容纳更大的雷达设备,基本不具备足够的态势感知能力,甚至不及枭龙战机。
从设计角度来看,唯一能够挂载导弹或炸弹的地方是机翼下方。然而,由于地效翼飞行器是从海面起飞,必须首先在海面加速到起飞速度,才能脱离水面。在海面上,浪花颇为汹涌,机翼下方挂载导弹只会让导弹和挂架一起被海浪冲走。因此,这款国产地效翼飞行器更有可能是用于民用领域的。
地效翼飞行器本质上是一种低空飞行的水上飞机。当飞行器接近地面或水面时,机翼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急剧增加,带来比高空飞行时更高的升阻比。在相同飞行速度下,地效翼飞行器的油耗要低于普通飞机。而与军舰相比,地效翼飞行器的速度则更快,并且能够轻松跨越雷场、沼泽等复杂地形。
根据曝光的最新照片,这款国产地效翼飞行器目前可能还未安装外段机翼。由于飞行高度较低,地效翼飞行器的机身可能会在轻微震动时出现机翼触水的情况,这对飞行器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显然,飞机高速飞行时,机翼一旦触水,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地效翼飞行器往往是造得越大越好。比如里海怪物,它的翼展达到40米,能够在20米的高度高效飞行,而较小型的地效翼飞行器只能在不到10米的高度进行飞行。
目前,网络上曝光的这款国产地效翼飞行器仅有两张照片,尺寸尚不明确。但通过比对舱门、登机门和机身的比例,推测其尺寸应该不大。根据这些比例,类似的螺旋桨飞机(如运12F)机长约16.47米,翼展约19.888米,高度为6.035米,最大起飞重量为8.4吨。推测这款国产地效翼飞行器的翼展应该在20米左右,超过25米的可能性不大。若果真如此,这就意味着该飞行器的飞行高度很可能不超过12.5米,实际飞行高度可能在10米或更低。这种飞行高度显然不适合进行横跨台海等大范围水域的飞行任务。
此外,地效翼飞行器的低空飞行特点,使其与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几乎没有本质区别。由于飞行速度较慢,且体型较大,地效翼飞行器的拦截难度远低于反舰导弹,因此指望地效翼飞行器承担两栖登陆任务,似乎是一种过时的、偏门的构想,实用性极为有限。
从设计外形来看,这款国产地效翼飞行器与俄罗斯的中小型地效翼飞行器相似,尾翼的设计尤为相像。根据这一点推测,这款飞行器可能是信天翁系列地效翼飞行器的最新版本,而非军用飞行器,而是民用飞行器。
信天翁-5地效飞行器曾在2003年亮相,具有较高的民用潜力。地效翼飞行器与小型民用飞机相比,飞行速度较快且无需机场,飞行高度也较低,不会给空域管理带来过多负担。对于一些没有机场但有航空速运需求的滨海城市,地效翼飞行器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快速交通方案。
考虑到俄罗斯的A-050地效翼飞行器,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54吨,载重能力为9吨,最大航程可达5000公里,巡航速度在350至450公里每小时之间,最多可搭载100名乘客。如果国产地效翼飞行器的性能与此相似,那么一旦投入使用,它将能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横跨渤海,极大缩短穿越渤海的时间。而且,由于水上飞机的运行和维护成本较低,票价相较于常规飞机也会更便宜。
这种飞行器具有较快的速度、较低的停机成本、便捷的航线规划速度,适合渤海这种需求较高的水域。至于南海或台海,地效翼飞行器的局限性在恶劣海况下尤为明显,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应用尚不现实。
发布于:天津市冠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